11月1日,科研儀器平臺建設與運行管理研討會暨國產儀器進校園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匯聚了來自全國40余所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30余家國產儀器優秀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國產科研儀器的創新發展之路。作為國產科學儀器企業的優秀代表,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參與此次活動,現場展示了低場核磁共振高端科研儀器在多領域的應用解決方案,彰顯了國產科學儀器的技術實力與創新成果。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上海交通大學主辦,旨在搭建協同創新平臺,促進國產儀器在科研領域的廣泛應用。

科學儀器被視作科技創新的“硬件基石”。截至目前,我國納入網絡管理平臺的大型科研儀器總量已超15萬臺(套),累計原值超2500億元。令人振奮的是,儀器開放率從2015年的50%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00%,中央級單位科研儀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機時也從2015年的500小時顯著增長至2024年的1599小時。這一系列數據,標志著我國科研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了跨越式提升。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調研員張露璐在開幕致辭中強調,科學儀器是支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創新的核心基礎,本次活動精準契合了當前科技發展的關鍵需求。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蔣興浩則指出,科研儀器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與通力協作。他提出要通過此類活動“暢通渠道”,讓更多源于一線的“好想法”能夠落地為滿足市場需求的“好產品”,為國產儀器的創新路徑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活動中,紐邁分析作為深耕低場核磁共振領域二十余年的國產領軍企業,重點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低場核磁共振系列儀器,并詳細分享了其在能源巖土、油田服務、食品農業、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核磁教學和紡織工業等多領域的成熟應用解決方案。不僅展示了國產高端科研儀器的硬核技術實力,更體現了其“自主創新,應用驅動”的品牌理念。通過持續攻關,紐邁成功突破了關鍵核心技術壁壘,其產品在性價比、本地化服務響應速度和定制化應用開發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高精度分析儀器領域的長期壟斷。
目前,紐邁的儀器已服務于全國數百家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為相關行業的技術研發與質量控制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支撐,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國產儀器品牌對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行業貢獻與使命擔當。
本次活動還舉辦了“格新坊”揭牌儀式及校企戰略協議簽約儀式。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格新坊,旨在格舊創新,激活處置資產潛能,通過專業化拆解助力高精密儀器的維修與低成本更新,同時搭建跨學科實踐平臺,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還通過“壓力測試場”模式,推動國產設備從“專用”向“通用”升級,這為國產儀器的性能提升和應用拓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隨著對外共享機時從2015年不足50小時提高到2024年的273小時,國產科學儀器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紐邁分析表示,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與服務質量,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國產科學儀器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拓展,為我國科研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國產科學儀器的進步不僅關乎技術自主,更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紐邁分析將與各方攜手,共同推進國產儀器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轉變,為中國科技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電話: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返回頂部